中國高鐵技術的迅猛發展促進了鐵路安防應用的跨越式進程,但是依目前國內整體技防水平來看,如何更好地參與高鐵監控項目, 如何更好的把握高鐵商機,歸根結底,市場需求決定一切。
高鐵監控需求分析
高鐵不同于一般鐵路,是與傳統鐵路完全分離獨立的鐵路客運系統,因而高鐵安防應用與傳統鐵路安防應用相比,對設備的先進性、穩定性和系統的聯網性能、圖像傳輸及各子系統聯動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鐵視頻監控系統是在原有IP網絡的基礎上,構建數字化、智能化、分布式的監控環境,通常采用視頻編碼及視頻分析技術,實現低碼流下高清視頻圖像采集、傳輸等功能,顯示在指揮中心的大屏幕或者電腦工作站,并迅速、準確處理突發事件,滿足公安、客運、調度、車務、機務、車輛、供電等部門及防災監控、救援搶險等多種需求。其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4小時全天候監控
鐵路系統24小時運轉,旅客、車組、調度等方面日夜工作,這便對監控產品同樣提出了24小時全天候工作的要求。安防產品長時間連續運轉,就要求自身必須具備過硬的品質,可以保證預置位的精準,內部元器件的穩定。在設備選擇上還需要考慮耐久度,要對產品進行嚴格的高低溫實驗。如果室外工作溫度是30℃,那監控產品內部的就會更高;如果電機皮帶的質量不好,受溫度因素的影響就很大(熱脹冷縮),可能會導致整套設備的運行故障。
為了應對高原地形、紫外線照射及各種惡劣的環境條件,監控產品需具備優良的防護等級和防范對策。
系統兼容
多樣需求和海量信息的疊加,就要求系統平臺大量集成各個分站的資源,統一發號施令。但是,高鐵監控項目,參與的廠商不僅是一家,每一家廠商都會有不同的產品,從而造成協議版本不匹配等,所以兼容性也是比較棘手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應該保證視頻核心節點的統一性,然后區域節點平臺可以不統一,但要能實現暢通無阻的互聯。這個問題能否解決,直接關系到整體監控系統的完整性和正常運轉。
無人值守——智能視頻分析
監控產品的產生,目的就是代替人來進行安全監控監管,但后端平臺大多情況下還是人為地進行長時間管理,這樣長時間的監控會使人眼產生視覺疲勞,從而降低對于監控圖像中異常情況的反應速度,而且面對單調的監控圖像,人的記憶能力也會下降,很難記得幾個小時或者幾十分鐘之前的圖像內容。加之監控環境的復雜多變,高科技的犯罪手段,使得人為監控越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