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監控動態 |
|
 |
|
 |
智能探頭護林遇火自動報警 |
本市昨起進入森林高火險期 國內首套火情自動識別系統啟用———
昨天起,京城進入森林高火險期,能通過紅外熱成像、紅外測溫24小時“不眨眼”緊盯森林火險的全國首套森林火情自動識別系統在市園林綠化局森林公安局啟用,該系統將在全市逐步建400多個監測點,全天候守護京城森林。
水火無情,一場大火就能焚毀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長成的樹木,植樹鋪綠有季節性,而防火一直都是市園林綠化部門關注的焦點,進入3月火險等級更是升至最高,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全國今年共發生森林火災400多起。由于今年以來降水偏少,森林火災呈現明顯增加的趨勢。北京森林防火指揮中心監測顯示,今年北京森林火險形勢較往年也更加嚴峻。今年1月,本市森林火險曾一度最高達到紅色預警;2月連續雨雪天氣使得森林火險稍有緩解;而3月以來,本市持續出現晴朗大風天氣,連續的五六級風中,森林火險等級居高不下。另外,市園林綠化局森林公安局局長寧晉杰介紹,3月下旬清明掃墓逐漸進入高峰,除各大陵園外,全市各級防火區共有11萬個零散墳頭。根據統計,祭祀者在墓地焚燒紙錢、點蠟燭,因防護不當引發的火災,占清明節火災總數的80%以上。所以,此后北京將處于森林高火險期。
高火險期的北京有了森林防火的“火眼金睛”。昨天,北京自主研發的首套森林火情自動識別系統啟用。昨天的啟用儀式上,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徐佳處長介紹,該系統最大的特點就是成本低、實用性和適用性強。她介紹,國外森林防火偵察火情采用的一般都是直升機或無人駕駛飛機和衛星,其各有優缺點,但都有著成本高、誤差大、巡視區域有限或受天氣因素影響大的缺陷,而本市啟用的森林火情自動識別系統克服了這些問題,能24小時、365天監視森林火情,成本卻不高。另據介紹,該系統的使用將把京城的森林防火由過去的人防為主、人防技防結合帶入高科技時代。
據寧晉杰局長介紹,該系統不受天氣因素的影響,其采用現有的可見光攝像機,在白天得到較清晰的圖像,然后應用紅外熱成像原理,不受夜晚和惡劣天氣影響,能夠全天候24小時監測火情。除用“眼睛”看外,它還能通過溫度感受到火情,其應用紅外測溫原理,發現監測林區內高溫區域,再結合可見光圖像,可發現煙火發生區域。確定為森林火情后,自動發出聲光報警。
寧晉杰局長介紹,6套森林火情自動識別系統已經安裝在今年掃墓最集中的西山林場轄區,年內,將在全市62個監測站推廣,預計全市將逐步建400多個監測點。
現場探訪
發現“火情” 報警只需三秒鐘
昨天,在首套森林火情自動識別系統啟用儀式上,市園林綠化局森林公安局局長寧晉杰演示了該系統。
記者在市森林防火指揮部的大屏幕上看到,打開設置在西山林場山頂的攝像頭,林場的各個角落一覽無余,普通的攝像頭在霧霾天中基本看不清林場的情況,夜間更是力不從心,而森林火情自動識別系統卻能“穿透”霧霾和黑夜,將林場的情況盡收眼底。該系統有著“雙保險”,就算“看”不見,也能“感受”到火。寧晉杰局長介紹,在樹木遮擋下,攝像頭能感知到火的存在,而當發現“火情”時,兩三秒鐘系統就會自動報警,提醒值班人員注意。他介紹,經實際測試計算得出:在探測距離為2公里時,可發現面積為大于或等于2平方米的火源;在探測距離為5公里時,可發現面積為大于或等于6平方米的火源;在探測距離為8公里時,可發現面積為大于或等于15平方米的火源。
森林火情自動識別系統的“上崗”能確保本市森林火災的早發現、早撲救。寧晉杰局長介紹,高科技防火系統的使用為全市近50支森林防火巡查隊和6000余名專職護林員添了好幫手,在第一時間發現火情后,本市各專業森林消防隊將在10分鐘內集結出發,以最短時間撲滅林火。
新聞背景
清明掃墓 引發火災最多
■2006年清明節期間,因群眾掃墓引發火警共26起,占火警總數的28%。全市共發生森林火警2起,過火有林地面積23.5畝,燒死樹木420株。沒有發生一般森林火災和人員傷亡事故。
■2007年清明節僅4月2日至4日三天,因群眾掃墓引發火警共21起,占火警總數的25%。5月17日,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水頭村云居寺后山林起火,起火原因是村民聶某姐弟二人在給其奶奶上墳燒紙時不慎引燃雜草。
■2008年清明期間,本市一共發生141起火災,直接財產損失107038元。3月29日至4月6日期間,北京全市日均出動森林公安民警189人、護林員49546人、巡查隊185支,增加臨時護林力量7515人,共制止野外違章用火357起,同比下降72.8%;接火情報警10起,同比下降64.3%,其中形成森林火情2起,同比下降77.8%。由于部署周密、措施得力,該年度清明節期間未發生森林火警、火災及人員傷亡事故。
■2010年4月3日零時至4月5日12時,全國發生火災1651起,亡17人,傷32人,損失445萬元。
■本組文/本報記者 黃建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