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成存儲瓶頸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其中包括虛擬存儲管理不善、應用所分配存儲資源不足或類型錯誤,以及糟糕的存儲設計。針對這三項問題,我們將分別進行探討。 1.虛擬存儲管理不善
如果不對IT架構進行監控,那么存儲陣列或子系統上的眾多虛擬機將對資源進行爭奪。如果單純為虛擬機分配一個邏輯單元號(簡稱LUN)且不加以數據引導,那么整套系統將像是未經交通流量分析的道路一般。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根本不了解需要建設多少條車道以承載日常流量。 另外,假定我們已經建設了一條四車道公路,正如大家的存儲容量已經固定。同樣的,如果不加以監控,我們也無法隨時了解虛擬訪客對存儲資源的需求。
很可能您最為繁忙的十套虛擬機會因為使用同樣的LUN而遭遇性能限制。正如大城市在早晚高峰時期總會經歷可怕的擁堵一樣,隨著數據事務量的增加,其響應時間也將逐漸提升至令人無法接受的水平。
而更為復雜的是,造成這種差異的并不單單只是虛擬機數量。虛擬機的自身特性同樣非常重要。部分虛擬機會積極移動數據,正如公路上每天按時往來的車輛。而另一部分虛擬機則像是參加周末遠足的出行者,其僅是偶爾需要占用通量資源。我們最大的挑戰在于如何平衡最活躍與最不活躍的各虛擬機間的存儲需求。 2.應用所分配存儲資源不足
如果大家的I/O密集型應用未被正確部署在存儲陣列內,那么您的用戶體驗將遭遇嚴重風險。舉例來說,如果某Web應用運行在錯誤的存儲類型之上,或者其不具備充足的存儲資源,則客戶在使用時將遭受可怕的延遲。如果事務處理長時間未正確完成,用戶很可能會選擇離開。 3.糟糕的存儲設計
目前,我們可從多個存儲層當中進行選擇——包括0層、1層與2層。0層速度最快,1層位于中間,2層則速度最慢。如果管理不當,那么這種機制本身也會引發問題。
例如,一款本該位于0層上的Web應用可能被部署在1層上。這時當客戶發出“顯示藍色襯衫圖片”的指令后,該應用的圖片獲取速度將不夠快速,而用戶也許會因此放棄當前網站。 另一類存儲設計問題在于可訪問性——即服務器如何通過SAN結構與存儲資源相對接。也許服務器之所以無法以理想的速度獲取存儲數據,是因為其需要經由三條連接而非一條。 為了解決這些存儲瓶頸,大家需要隨時監控LUN、應用與服務器性能。監控能夠幫助大家設計出有效且高效的存儲體系,同時更為準確地預計并調整數據流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