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全國抗疫正在進入關鍵時期。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此次疫情雖為乙類傳染病,卻需要按照甲類傳染病進行有效預防控制。目前,我國內地31個省區市均已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2月10日,除湖北外的大多數省份的企業已經復工,極為需要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減少人員聚集,阻斷疫情傳播。
在地鐵、火車站、機場、集中辦公區等人流量較大的區域,如何能夠快速、高效、精準地識別出高溫人群,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難點之一。為了避免多次感染從而擴大抗疫難度,以下這些安防技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智能醫療輔助醫生診斷
在CT影像快速診斷方面,北京推想科技與武漢同濟醫院和深圳三院(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合作研發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特別版,已于1月29日正式上線。據了解,該項目可對檢出的病灶進行測量、密度分析,支持患者前后片對照,提供量化數據對比結果,對患者進行轉歸分析,幫助醫生更快完成疑似患者診斷。據統計,截止到2月2日18時,已該功能已在10家醫院上線。
人臉識別+紅外設備精準識別
在全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斗爭中,戴口罩和避免接觸是最重要的防護方法,但火車站和機場目前使用的傳統人臉識別只有摘了口罩才能進行識別。而摘口罩和按指紋都大大增加了病毒感染風險。目前多地新推出人臉識別系統將有效解決這種困境。
如一些安防企業共同合作,利用領先的人臉識別算法和熱成像智能測溫技術,開發出了AI智慧防疫的解決方案,輕松實現攝像頭實時偵測人臉,將采集到的人臉圖像,利用先進的深度學習算法,分析出人臉特征,由于算法允許模糊匹配,足以允許大面積遮蔽、背光,即使穿戴口罩、墨鏡,還是高概率可以辨識出來。另外,通過前端紅外相機,乘客進站無需停留,紅外設備可自動檢測體溫,鑒別人流中的高溫人員,再根據疑似發燒者的人體、人臉信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工作人員快速定位體溫異常者。智能機器人服務升級
新型肺炎疫情的防控加速了服務機器人應用,疫情防治期間醫護人員工作量大、隔離需求強,自動消毒機器人、配送機器人、問診機器人等服務機器人的應用有效減少病毒傳染,提升治療效率。在人員返程復工的車站、機場,智能服務機器人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
搭載攝像頭和體溫檢測系統的智能機器人,可以實時全天候檢測人流情況,及時發現異常體溫人群,并發出警報,有效提高識別率,節約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工作人員之間的交叉感染風險。
遠程視頻會議便利各行各業
在此次疫情重,通過視頻會議系統,企業能夠隨時隨地召開會議,便捷地進行信息管理、業務調度、技能培訓等,在防控疫情的同時,也大大節省了時間,提升工作效率;學校也可以通過視頻會議系統的課件共享、課程存儲、課程回放、交互問答等功能對學生進行遠程教育,在家也可以保障教學進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醫療資源緊張的當下,視頻會議可以幫助實現遠程醫療,視頻會議系統可以與相關醫療設備接口,實現各種醫療數據共享,而隨著應對措施的持續升級,遠程會診等項目也逐漸可以實現。綜上所述,遠程視頻會議系統為各行各業帶來了巨大便利,即便在疫情結束以后,也有望繼續快速增長。
線上APP助力防控疫情
近日,掌上高鐵上線“鐵路車次新型肺炎疫情查詢功能”,旅客可以查詢自己乘坐的火車車次是否出現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旅客授權行程實時監控后,系統會對近30日的火車行程進行檢測,如有與新型冠狀病毒確診者同乘車次,將第一時間通過短信和消息通知提醒旅客。
自駕返程的人員可以根據百度地圖實時路況平臺,一方面實時查看全國高速擁堵趨勢變化和擁堵路段排行,另一方面還提供熱門交通樞紐的人流指數分析和周邊擁堵情況。此外,打開百度地圖的熱力圖圖層,用戶也可以查看到實時的人口流量密度,以此來決定出行路線,避開商圈、交通樞紐等人流密集場所。
結語:
面對疫情,安防科技創新發展,用科技支援抗疫戰斗的第一線,以更多樣的方案賦予我們更多的信心,相信很快我們將贏下這場攻堅戰!在竭力控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當下,我們看到了安防技術的潛力,類似遠程醫療、遠程視頻,人臉識別與大數據等安防技術在本次新型冠狀病毒正起著關鍵作用,安防技術正在不斷助力各行各業攜手邁向信息化新時代,"科技向善"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一股強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