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小區今年安裝使用了華為好望高空拋物智能預警解決方案后,對高空拋物行為起到了震懾作用,對于高空拋物行為的追溯也做到了有據可依,同時,社區內加強宣傳引導,對文明社區的建成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水清木華園小區物業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水清木華園小區這樣的案例并非個案,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高空拋物事件頻頻發生,一旦造成人身傷亡和重大財物損失等嚴重后果,需對肇事者追求法律責任,然而在高空拋物的行為產生嚴重后果時,往往因為樓層太高看不清,難以追溯到責任人。
為了解決小區內的高空拋物行為,據水清木華園小區物業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也找過一些三星和索尼的品牌代理商,但這些大公司并沒有高空拋物這類產品。同時,他們也測試過一些國內的品牌產品,功能性上不如華為的完善,像高空拋物的軌跡等等,普通方案因缺少實時性,定位樓層難,回查十分繁瑣。因此他們最終選擇了華為好望高空拋物智能預警解決方案。
水清木華園小區的高空拋物案例也讓機器視覺這個新領域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據了解,機器視覺是人工智能正在快速發展的一個分支,其通過使用光學非接觸式感應設備,自動接收大量真實場景圖像數據并進行智能化分析處理,獲得信息以控制機器或流程。
記者了解到,國內機器視覺雖然起步晚,但卻發展迅速。GGII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機器視覺市場規模65.5億元(不包含計算機視覺市場),同比增長21.8%。2014-2019年復合增長率為28.4%,并預測到2023年中國機器視覺市場規模將達到155.6億元。
“到了2025年,人類將進入‘超級視野’時代,我們將看見以前看不見的,感知以前感知不到的。同時,隨著‘人機協創’,97%的企業將用智能來武裝。因此,我們預判到2025年全球14%的家庭將擁有家用智能機器人;智能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華為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目前在全球機器視覺領域巨頭林立,但在中國市場,更多呈現出公司數量多、規模小、業務壁壘復雜的狀況,很多傳統的安防企業,有端無云。今年2月,華為智能安防正式更名為“華為HoloSens機器視覺”,并成為國內唯一具有“端、邊、云”全產業鏈技術的廠家,市場也終于迎來了破局者。
華為機器視覺領域總裁段愛國表示,華為智能安防發布HoloSens全新品牌,主要是詮釋全息感知的全新定位。同時在加速進入“5G+AI”的時代背景下,以“視頻+AI”為核心的華為智能安防也不再局限于“安”與“防”,華為希望可以承擔更多,用“機器視覺”,助力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
據了解,機器視覺應用目前正從工業領域延展到非工業領域,以實現對事物的定位、檢測、測量、識別和判斷。機器視覺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智能安防、消費電子、工業視覺、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GV(自動引導車)、機器人等。
產業觀察家洪仕斌表示,作為一個未來多場景的解決方案,機器視覺從“看清”到“看懂”再到“應用”,中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和不確定性。此外,機器視覺并非是單一技術,而是一個聚合多學科與應用技術的完整綜合解決方案,需要企業兼顧核心技術縱深與布局寬度,并且不允許存在短板,因此對企業的實力是一個綜合性的大閱兵。
“雖然人工智能備受期待,但是算力昂貴,算法成本高,生態封閉。華為的目標是做老百姓都用得起的人工智能,正如千元智能手機的出現與普及,標志著AI走進千家萬戶。通過AI的落地,華為智能抓拍和識別攝像機已經做到百元級,我們將真正用AI實現普惠,讓普通功能機退出歷史舞臺。同時,華為機器視覺將用‘端、邊、云’協同的方式,引領智能化的進程。”段愛國說。
洪仕斌認為,華為等科技巨頭的入局,推動了國內機器視覺行業的重新洗牌,在優勝劣汰的趨勢下,不管是國內外企業競爭,還是國內企業競爭都會加速白熱化,強強聯合、強弱兼并的事件也將不斷上演,只有真正實力的企業才能生存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