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日起,我省頒布實施了《遼寧省電梯安全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這個《條例》對群眾關注度較高的安全等方面做了細致的規定,而我市也同步開始執行相關規定。
鞍山目前在用電梯總量16648部,約占全市特種設備總數的40%,每年還在以10%左右的速度增加。其中回遷房電梯2456部,約占全市電梯總數15%。按使用年限來看,全市10年以上電梯4089部,約占全市電梯總數25%,而且未來一段時間,10年以上的電梯每年還將以超過1000臺的速度增長。究竟該如何保證群眾的乘梯安全,在《條例》出臺后,會有怎樣的監管變化,日前,記者采訪了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特種設備科相關人員,請專業監管人員就群眾最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詳細介紹。
新安裝電梯必須安裝視頻監控。電梯作為使用頻次很高的機電類交通工具,偶爾有些故障、或者短暫困人的情況是比較常見的。無論是在其他省市還是鞍山都發生過使用單位、維保單位、乘客由此產生的矛盾,各方各說各理,責任很多時候不好認定,一旦發生事故還牽涉到賠償問題,非常不好處理。新《條例》中明確要求“新安裝電梯應當在轎廂內設置視頻監控設施。”在用載人電梯也參照這個要求。通過一個檢驗、檢測周期的時間過度,逐步都要安裝視頻監控。這樣,一旦發生糾紛,通過視頻回看,還原當時的場景,到底是乘客的不文明乘梯行為還是維護保養不到位、或者使用單位的管理有問題導致的電梯故障就可以一目了然。對事故的調查取證、責任分析和群眾利益保障非常有利。
所有乘客電梯都應投保電梯責任保險。新《條例》中要求,“電梯使用單位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為在用電梯投保電梯安全責任保險。”并且省市場監管局已經將投保電梯責任險列入了乘客電梯的定期檢驗、檢測項目,也就是說以后乘客電梯必須要投保電梯責任險。以前,就算是發生事故后責任很明確,雙方都認,理賠也是一個難題,怎么賠,賠多少都不好界定。現在可以像機動車交強險一樣由保險公司按照合同先行賠付,使受害人可以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解決了因賠付能力不足造成的糾紛。同時,也可以利用保險公司這種市場手段來監督使用單位和維保單位的管理水平,起到了非常好的引領作用。
新《條例》確立了依托5G、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對電梯全生命周期的全省集中統一管理服務模式。通過配備具有電梯運行參數采集和網絡遠程傳輸功能的監測裝置,與遼寧省電梯安全管理服務平臺進行對接,并實時上傳數據。使維保人員能夠實時掌握電梯的運行狀態,采取有針對性的現場維護保養,讓電梯性能更加安全,也可以做到更加便捷、迅速的困人救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