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國內多家芯片上市公司公布了第一季度財報。據財報顯示,涉及安防芯片上市公司第一季度普遍盈利及業績上漲。
富瀚微2021年第一季度凈利增長14.3%
富瀚微(300613)近日發布2021年第一季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億元,同比增長34.9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47萬元,同比增長14.30%。
報告期內,公司針對市場需求持續進行新產品的規劃與開發,加速產品的市場化進程;公司新產品推廣順利,在市場得到廣泛認可,公司芯片銷售收入與盈利呈良好增長態勢。
國科微2021年第一季度凈利117.71萬,存儲業務線收入大幅增加
國科微(300672)近日發布2021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2021年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4.1億,同比增長732.1%;實現歸母凈利潤117.7萬,上年同期為-3495.6萬元,同比扭虧為贏。
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45,470,945.15元,截至本報告期末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1,261,549,195.60元。
北京君正:2021年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翻近9倍
北京君正于2021年4月29日披露一季報,公司2021年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0.7億,同比增長1773.8%;實現歸母凈利潤1.2億,同比增長864.5%;每股收益為0.26元。
安防芯片市場起硝煙
如果不是美國對華為進行芯片“封殺”,可能沒有幾個人會對芯片過多關注。但是,現在幾乎人人都在關注芯片。
梳理一下2020年以來全球芯片市場關鍵詞:并購、禁令、漲價、斷供、缺貨、芯片荒……個個敏感!
伴隨著缺貨、斷供潮,一場波及整個安防行業的“芯片荒”開始迅速漫延。
當前,我國安防企業的芯片采購來源主要分為幾個層面:高端CPU、GPU 等通用器件主要來源于安霸、英偉達、英特爾等美國企業;中端和低端元件來自于海思等國內企業,其中SoC 芯片等元件已實現非美國供應。國內安防產業體量巨大,但與此同時,高端芯片過度依賴進口的現狀卻反映出國內安防芯片領域發展的不良于行。
70%安防SoC芯片市場陷入“真空”
據智安物聯網統計的數據,2020年安防市場規模預估5927億元,其中安防產品2481.9億元,安防工程3081.1億元。其中,2020年視頻監控規模約為1209億元,增長7.28%(按供應端)。龐大的安防市場,國內誕生了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技、天地偉業、福光股份、銳明技術、宇瞳光學、英飛拓等一批在全球安防行業中占據重要分量的本土企業,其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已多年分別位居全球視頻監控第一、第二位。
中國安防產業不僅市場規模持續壯大,還在引入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推出新解決方案等方面全球領先,尤其是對人工智能技術的導入,安防已成為AI技術落地的成功典范之一。
事實上,在國內安防廠商快速成長起來的同時,也帶動了本土安防芯片的崛起,抓住時代機遇的海思快速蠶食安霸、TI等美系廠商在國內安防市場的份額。并借助H.265解壓縮芯片實現了對安霸、TI等老牌安防芯片供應商的趕超。數據顯示,2018年海思IPC全球市占率超過60%,在中國的市占率則高達70%,且產品線高、中、低端全覆蓋,在IPC SoC芯片領域一家獨大。
然而,因為一紙禁令,讓海思安防芯片無法再進行生產制造,這也使得安防市場快速洗牌,多家IPC SoC芯片廠商開始成為替代方案,安防芯片價格也隨后開始暴漲。
國內安防芯片廠商只能補齊海思部分中低端產品線來供應客戶,而在高端芯片領域,如Hi3519及Hi3559,國內目前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快速填補空缺。
目前包括富瀚微、星宸科技、瑞芯微、安凱微電子、北京君正、晶晨股份、瓴盛科技、億智電子、中星微、國科微、聯詠科技等企業,都能實現中低端芯片市場的有力補充;而一些AI新秀企業也在摩拳擦掌,包括地平線、寒武紀、依圖科技等企業。
從富瀚微、國科微、北京君正等上市公司第一季度財報能看出,國內安防芯片企業受益明顯。
晶圓供應失衡
近期,受安防芯片供應短缺影響,安防設備普遍漲價,據安防行業人士透露,目前采購產品中,海康威視設備價格平均漲幅約為15%,華為安防設備也已上浮達30%。
在整個安防產品缺貨漲價的當下,缺芯要何時才能緩解?多位行業內人士表示,這一周期或將會延續到2022年底。
行業人士表示,目前整個半導體行業處于普遍的芯片短缺情況,安防并非個案,相比其他行業,安防行業的芯片市場規模要小許多,優先級靠后,在產能上來之前安防芯片短缺的問題還將會持續。
與此同時,安防芯片又遭遇晶圓供應失衡的陣痛,諸如富瀚微、星宸科技、瑞芯微等IPC芯片均已漲價。始于2020年的晶圓緊缺問題,導致了芯片制造從根上出現了“無米之炊”的問題,業內人士預測晶圓短缺至少要到2022年下半年才能緩解,作為非優先級的安防芯片,也將隨之延后緩解。
結語
短期看,安防芯片短缺的局面或許不會持續太久,長期看,中國芯片產業正在全面崛起。中國既然能夠在物聯網、人工智能、5G、高鐵等領域取得成功,成為技術創新引領者。我們有理由相信,在芯片設計制造領域,中國企業同樣能夠創造奇跡。這一天,不會久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