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0日,美國多州突然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一個黑客組織——Darkside的網絡襲擊。
受此影響,美國東部沿海各州的燃油管道已經被迫關閉,政府甚至不得不花費大量資金用來維持緊急的燃油公路運輸。
整個東海岸已經淪陷
浪費時間、浪費財力、浪費人力甚至還要被勒索,而這一切的源頭正是網絡安全問題。
不僅是各大企業需要網絡安全,隨著安防智能化的不斷延伸,網絡安全也已經成為安防行業重要的建設目標。
需求暴漲的視頻網絡安全市場
IDC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視頻監控產生額數據約為18.1PB,占同期物聯網數據量的83.1%,構成物聯網數據的主體。
而隨著安防產品端聯網需求越來越強,相關的網絡安全事件也層出不窮。
2015年某月,某安防廠商產品遭到境外黑客大規模攻擊,某公安機關視頻信息遭到泄露,雖然相關企業很快便修復了漏洞,并且也聲明了黑客襲擊成功的原因是由于機關密碼設置過于簡單,但仍然為企業帶來了難以估量的經濟和聲譽損失。
2017年,某知名廠商被曝出設備存在漏洞,黑客聲稱通過該漏洞攻擊者可以在沒有任何憑證的情況下得到攝像頭設備的用戶名和哈希密碼等敏感信息,通過這些信息,攻擊者將很容易通過網絡掌握攝像頭的控制權。同樣,這個漏洞被廠商閃電般地修復了,但同樣也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2021年,美國知名監控廠商Verkada攝像頭被黑,包含特斯拉工廠攝像頭在內的15萬監控攝像數據被黑客盜竊,黑客還聲稱可以通過網絡直接控制攝像頭。
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以視頻監控技術為核心的安防產業,在網絡安全方面已經迎來了更為嚴峻的挑戰,但與此同時隨著《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網絡安全法》等配套法律進入審查階段,視頻監控網絡安全相關市場也迎來了發展的重要風口。
有調研機構統計,目前已暴露全球范圍的網絡視頻監控系統設備IP數量為1154萬,中國擁有260萬。而隨著網絡安全復雜性和安全問題逐漸上升,預計到2023年相關市場規模將達到29.3億美元。
而在其中,視頻數據安全傳輸、監控設備漏洞掃描、視頻監控網絡安全審計等細分市場,正迎來發展的風口時期。
有報告統計,2019年國內網絡安全技術、產品及服務總收入約為523.09億元,同比增長25.37%,網絡安全從業人員約為10萬人。到2023年底,中國網絡安全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
在業務比例方面,目前國內主要分為三大類網絡安全業務,即硬件產品、軟件產品和安全服務,在占比方面,軟件及硬件產品收入約占安全業務總收入的66%,安全服務收入約占安全業務總收入的24%,安全集成收入約占安全業務總收入的10%。
同時,隨著技術的推進,預計未來兩年,軟件層面的業務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并將與硬件的市場份額逐漸持平。
從上述資料我們不難看出,隨著物聯網發展的層級遞進,網絡安全技術的應用場景及市場規模正迎來發展的歷史性機遇。然而對于很多安防企業來說,在過去他們大多時候對于網絡安全業務都采取了外包的方式,這個市場發展如何,到底值不值得砸錢進入心里其實都很沒底。
更何況就算進去了,渠道如何鋪設,該如何盈利同樣是讓他們費解的問題,所謂知己知彼,在了解網絡安全市場值不值得進入之前,先來看看其市場的競爭格局到底是怎樣的。
尚無寡頭,藍海市場亟待發掘
想看市場發展的進程如何,就要先看該市場內是否有寡頭企業誕生,一個具有成熟商業模式的市場,一般來說都會有寡頭企業存在,比如電商行業的阿里巴巴和京東。
如果按照這個理論來看,目前的網絡安全市場顯然還處于藍海時期。
2019年,我國有13家企業網絡安全業務年收入超過10億元,占網絡安全業務總收入的48.82%,平均收入為22.31億元;收入1億元以上的共有94家,占比40.52%,平均收入為2.56億元,收入1億元以下的企業近400家,占比10.66%。盡管頭部企業占比相對較大,但尚未形成壟斷之勢。
大頭企業對行業的占有仍然較小,所有企業都有機會
也就是說,目前的網絡安全市場,仍然處于“諸侯地方割據”的局面。
為什么說是地方割據呢,因為從企業分布的地域來看,目前北京的網絡安全企業數量一騎絕塵,除此以外,廣東、浙江、四川、福建、上海、山東和江蘇業務線的發展也比較全面,具有廣泛的發展空間。
而對于安防企業來說,準入的有利條件不僅在于市場發展處于上升期,還在于安防行業巨大的市場需求。
有報告指出,從投資融資金額的質量和數量上可以看出,云安全、數據安全、移動安全、身份安全和工控安全均為近幾年來市場投資的重點。
而這五項技術恰好對應安防行業的智慧成熟、大數據、智能家居、人臉識別和智慧工地,可以說,目前網絡安全市場所急需的技術,同安防行業的產業熱點幾乎是不謀而合的狀態。
此外,科創版的成立,也給予了立志發展網絡安全企業新的機會,整個市場目前對于網絡安全企業的態度幾乎是清一色的看好。而在此基礎上,各大安防龍頭也早已行動起來,開始布局網絡安全市場。
以海康威視為例,從2015年開始,海康威視就進行了一系列針對網絡安全的改進,包括成立安全應急響應中心、成立網絡安全與信息實驗室、發布多個《網絡安全白皮書》、同國際安全機構合作,通過CC、CSA-STAR等重要安全認證。
大華股份也建立了基于HOC“1+2+N”架構的安全體系,以終端安全、網絡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安全運營中心為基礎的安全中心整體架構在城市解決方案和各行業解決方案中得到了配套應用。
對于這些頭部企業來說,他們已經意識到了網絡安全作為物聯網時代視頻技術的護城河,其技術核心流向其他企業是十分具有風險的一項行為。而對于一般安防企業來說,研發網絡安全技術不僅能夠給企業的技術增加一份保險,更重要的是,在未來幾年,其很有可能反饋給企業以巨大的利潤。
隨著視頻監控覆蓋范圍的逐漸加大,數據信息安全的挑戰和伴隨著的利潤也會成倍增加,這會給不少企業以發展的機遇。但我們也要認識到,信息安全形勢是一個長期奮斗的目標,不是突發市場掙的“快錢”,想要布局數據安全,同樣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