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即將成為過去,對于智能安防市場而言,這一年仍然不是平緩順利的一年。一邊是地緣政治、疫情、原材料短缺帶來的芯片荒等因素放大了行業市場的不確定性,另一邊,在新基建、數智化浪潮之下,新興的市場空間不斷被打開,釋放出利好和希望。
在2021年的倒計時中,我們盤點近一年來,智能安防市場的大事件,主要包括:
1、安防芯告急
2021年3月23號,央視網報道,全球芯片短缺持續蔓延,安防產業是最早感受到這一波芯片缺貨潮的行業之一。報道稱,記者在深圳華強北電子批發市場走訪時發現,安防產品交貨周期已經普遍拉長半個月左右,下游代理商都適當增加了囤貨。有企業負責人表示,去年9月200萬像素常用款攝像頭140多元,現在已經漲到210多元。業內預測,安防產業的芯片缺貨潮或仍將在短期內持續。
2、Teledyne收購紅外熱像儀領頭羊FLIR
2021年1月7日消息,工業傳感器巨頭Teledyne發布新聞稿,宣布將以80億美元現金加股票交易收購FLIR。據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這筆交易目前只待監管部門批準,預計在2021年中便可完成。熱成像傳感制造商FLIR Systems成立于1978年,其制造的熱像儀產品應用于移動設備(包括iPhone)設計,并應用在消費市場當中。在安防領域,多年入選a&s全球安防50強榜單,近年也在積極布局智能交通及無人機市場。
3、Access Advance 啟動 VVC/H.266 視頻專利池
2021年7月1日,Access Advance宣布啟動 VVC Advance 專利池以及多編解碼器橋接協議 (“MCBA”)。新 VVC Advance 池的許可結構與最近宣布的 HEVC Advance 平臺池許可的許可結構相同,與同等的 HEVC Advance 許可結構相比,專利費和上限小幅增長 25%。
4、云從科技IPO過會
2021年7月20日上交所披露: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2021年第48次審議會議于2021年7月20日上午召開,云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5、云天勵飛科創板上市過會
8月8日訊 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2021年第54次審議會議于2021年8月6日召開,審議結果顯示,深圳云天勵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天勵飛”)首發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上交所在問詢中著重關注了云天勵飛的持續經營能力和業務穩定性。云天勵飛披露,2021年1-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6億元(未經審計),持續保持較快增長。
6、《數據安全法》實施
自9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以下簡稱《數據安全法》)將正式落地實施,《數據安全法》鼓勵數據依法合理有效利用,保障數據依法有序自由流動,促進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發展,《數據安全法》明確了數據管理者和運營者的數據保護責任,指明了數據保護的工作方向,對整個信息安全產業都帶來了積極的影響,《數據安全法》提出對數據全生命周期各環節的安全保護義務,加強風險監測與身份核驗等。
7、曠視登陸科創板
9月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2021年第66次審議會議披露,曠視科技(Megvii Technology Limited)科創板上市首發獲通過,成為“AI四小龍”中第二家登陸科創板的公司。
8、《新一代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發展研究報告》發布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9月11日在北京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發展研究報告》。該報告從新一代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的發展現狀,通過梳理建議意義、建設模式、建設路徑等,剖析了智算中心建設過程中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此次研究報告的發布,為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建設落地指明方向,提出智算中心的建設核心是以新發展為理念,以技術創新為驅動,面向產業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公共服務。
9、大華股份重磅發布Dahua Think #戰略
10月28日,2021大華股份戰略升級發布會上,大華股份重磅發布Dahua Think #戰略,Dahua Think #戰略是在2018年發布的HoC城市之心新型智慧城市架構基礎上,聚焦城市、企業兩大業務戰略,堅定AloT、物聯數智平臺兩大技術戰略,夯實全感知、全智能、全連接、全計算、全生態“五全”數智能力基座,釋放智慧物聯價值,聚聯合作伙伴,打造共建、共贏、共生的智慧物聯生態共同體,賦能城市數字化創新與企業數智化轉型,助力經濟社會可持續、綠色、高質量發展。
10、《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實施 規范人臉識別應用
2021年11月1日《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實施,《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定,任何組織、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消費者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消費者個人信息。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應保證消費者知情,在事先充分告知的前提下,征得消費者本人同意。該法律還明確了個人信息的概念和處理規則,對處理人臉信息等敏感個人信息進行了規范,強調不得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禁止商家通過自動化決策“大數據殺熟”,還對公共場所安裝圖像采集、個人身份識別設備作出規范。
11、螢石網絡沖擊A股
12月13日,海康威視子公司螢石網絡科創板IPO正式獲得上交所受理。根據招股說明書,螢石網絡擬募資37.39億元,用于螢石智能制造重慶基地項目(22.09億)、新一代物聯網云平臺項目(8.01億)、智能家居核心關鍵技術研發項目(3.91億)、螢石智能家居產品產業化基地項目(3.38億)。
12、商湯科技正式登陸港交所
12月30日,AI獨角獸商湯科技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正式掛牌交易上市。開盤價3.91港元每股,較發行價3.85港元上漲約1.56%。截至目前,商湯科技總市值超1400億港元。商湯科技在上市儀式中以AI+ AR(增強現實技術)技術打造了創新的“AR敲鑼”環節,讓出席儀式和未能到場的嘉賓都可以透過虛擬與現實結合的方式共同參與和見證這個值得紀念的時刻。
結語:
從今年度智能安防市場的大事件集合來看,有幾個顯著共性:
一是人工智能企業幾乎迎來集體上市,進入到AI商業化落地的第二第三階段。上市將是一個新的開始,對于AI企業而言,更難的是未來隨著AI技術紅利逐漸稀釋,仍能保持持續“造血”能力的考驗,如何更快實現技術變現,扭虧為盈,這將是所有AI企業上市后依舊將面臨的首要問題。
二是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規的相繼出臺,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數據信息采集和使用的合規性帶來了更多關于合規性問題的思考。而正面看待,這些文件和規范的出臺,主要為對市場秩序進行規范,優化數字經濟時代新生產要素的配置。
三是芯片荒下,企業需要重新審視供應鏈問題。而對于安防行業來說,難題之下,缺芯必然會導致整體的產品規劃混亂,從而使得市場將進一步向龍頭企業集中,受到擠壓的中小企業,又將迎來新的一波“寒潮”。
四是人工智能已經歷經了從前幾年注重算法、算力能力的建設發展到現階段注重AIoT工程化部署和驅動業務智能的階段,這也成為目前業界有目共睹的主流趨勢。數智化打開了千行百業新的市場空間,如何依托AIoT和數據智能平臺助力客戶實現業務全流程的數字化運轉,將成為業內幾乎所有企業在接下來將重點拓展的方向。
2021年不平凡,而未完的任務和使命,就讓行業同仁在即將帶來的2022年攜手前行,共同奮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