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金融時報》4日援引4名知情人士的消息稱,美國正準備對中國企業海康威視實施嚴厲制裁,拜登政府已在為這項“與人權有關”的制裁“打基礎”。報道稱,美方尚未就此做出最終決定,但此舉將影響深遠,海康威視是全球最大的監控設備制造商。對此,海康威視5日在給環球網的一份媒體聲明中寫道:“海康威視已關注到《金融時報》的這篇報道,報道提到美國政府可能實施的制裁還有待核實。制裁應當建立在可靠證據和正當程序基礎上,我們希望獲得公平公正的對待。”
根據報道,華盛頓指責海康威視向中國政府供應監控攝像頭,為與新疆維吾爾族人相關的措施“提供便利”。
報道稱,如果美國政府決定對海康威視進行制裁,這將造成深遠影響,因為與海康威視合作的政府和公司都將面臨“違反美國制裁”的風險。
報道進一步援引兩名知情人士的話稱,美國政府已開始向盟友通報其意圖,因為任何措施都會對100多個使用海康威視攝像頭的國家產生影響。
對此,海康威視方面5日在給環球網的一份媒體聲明中寫道:“海康威視已關注到《金融時報》的這篇報道,報道提到美國政府可能實施的制裁還有待核實。制裁應當建立在可靠證據和正當程序基礎上,我們希望獲得公平公正的對待。”
聲明稱,“海康威視服務于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美國。海康威視加入全球市場,嚴格依據業務所在國法律合規經營,遵循國際通行的商業道德和經營準則,與全球所有領先的科技公司一樣,致力于科技為善”。
據《金融時報》報道,被認為與實施該項制裁有關的機構——美國白宮和財政部尚未發表評論。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美方首次無端打壓海康威視集團。《金融時報》報道稱,美國商務部2020年已將海康威視列入實體清單,2021年又以支持中國軍事現代化為由將其控股子公司杭州海康微影傳感科技有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
近年來美國政府屢次以所謂“人權”為由對中國科技企業實施制裁。2020年7月,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到,美國商務部宣布將11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原因是它們參與“中國侵犯新疆穆斯林少數民族人權”的行為。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美方以所謂“人權”為借口,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將有關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這違反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方利益。中方對此堅決反對。美方關心的根本不是什么“人權”問題,而是企圖打壓中國企業、破壞新疆穩定、抹黑中國治疆政策。對此國際社會看得十分清楚。汪文斌表示,我們敦促美方糾正錯誤,撤銷有關決定,停止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將繼續采取一切必要舉措,維護中國企業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