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條卡是以液體磁性材料或磁條為信息載體,將液體磁性材料涂覆在卡片上(如存折)或將寬約6-14mm的磁條壓貼在卡片上。本文為大家介紹磁條卡的工作原理。
磁條卡一般作為識別卡用,可以寫入、儲存、改寫信息內容,特點是可靠性強、記錄數據密度大、誤讀率低,信息輸入、讀出速度快。由于磁卡的信息讀寫相對簡單容易,使用方便,成本低,從而較早地獲得了發展,并進入了多個應用領域,如金融、財務、郵電、通信、交通、旅游、醫療、教育、賓館等。
磁條卡的工作原理
射頻讀寫器向IC卡發一組固定頻率的電磁波,卡片內有一個IC串聯協振電路,其頻率與讀寫器發射的頻率相同,這樣在電磁波激勵下,LC協振電路產生共振,從而使電容內有了電荷;在這個電荷的另一端,接有一個單向導通的電子泵,將電容內的電荷送到另一個電容內存儲,當所積累的電荷達到2V時,此電容可作為電源為其它電路提供工作電壓,將卡內數據發射出去或接受讀寫器的數據。
根據ISO7811/2標準規定,第一磁道能存儲76個字母數字型字符,并且在首次被寫磁后是只讀的;第二磁道能存儲37個數字型字符,同時也是只讀的;第三磁道能存儲104個數字型字符,是可讀可寫的,銀行卡用以記錄賬面余額等信息。三條磁道在卡上的位置在國際標準ISO007811/5中被嚴格規定。以上就是中安防網小編為大家講解的有關磁條卡的工作原理介紹,希望大家能夠了解更多有關磁條卡的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