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說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人的一生是禪悟的過程,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發展也一樣。
其實,你會發現,門禁系統也會有這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看門禁是門禁,看通行是通行
這個階段主要局限在是門禁系統的本身,就像手機的誕生只是為了更便捷打電話。
普遍的認識是門禁只是眾多樓宇子系統中用于管控人員出入的系統,用信息化的手段來甄別人員身份,取代物業肉眼辨別,已達到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效率的目的。
這一時期,面臨的問題是:大家是在按信息化的思路在做樓的軟件工程,哪一個業務有信息化需求,對應的系統則會以滿足現有業務需求為目的而被開發出來,一般而言不同的樓宇管理者,會有不同的業務需求,而系統往往缺乏個性化定制的能力,多以標準化的系統為主。
其實,本質上門禁系統并不改造現有業務模式,只不過通過無紙化、流程化等信息技術手段將樓宇管理數據化。
然而,這些數據很難為各層次人員提供解動態業務信息,以方便作出有利的決策,讓資源更合理的配置,以達到更有競爭力的目標。
因為這些數據大多是為了滿足某項特定功能、滿足某些部門使用,很少考慮和其他部門的整合與集成,數據也沒有互通,數據價值不高,反而增加儲存成本,最大的特點就是數據孤島效應嚴重。
第二重境界:看門禁不是門禁,看通行不是通行
在樓宇異構系統錯綜復雜的形勢下,進行系統融合已是必然之舉,就像手機通話已經不能滿足人們需求,拍照、短信、上網等一系列服務基于手機終端終將會被開發。
作為通行需求的基礎,以門禁系統為錨點,融合周邊OA、消防、視頻監控、車場、電梯等系統,進一步提升管控效率和通行體驗。
這時的建筑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樓宇,而是一個數字化聚合體。它既是數據的起點,也是數據的終點。通過系統之間信息互通,基于業務需求構建了全面的、準確的、高價值的數據采集體系。
目前,通行大數據分析已經得到初步的應用,反哺市場、物業相關工作。
門禁系統將C端用戶(所有租戶)數據化,作為樓宇數字化的一部分,而不再是第一階段 人是人、樓是樓、系統是系統互相干彼此割裂的局面。
這個階段,門禁系統已經不純粹,還具備考勤、訪客管理、視頻抓拍、消防聯動、電梯聯動等功能。比如當VIP訪客進入停車場,訪客身份與車牌信息互通,免費停車;打開預約短信二維碼,進入門禁;同時,VIP電梯已經派梯到一樓,送客戶到目的樓層,與被訪人會面。
這些讓我們已經覺得門禁不是門禁,通行不是通行。
第三重境界:看門禁還是門禁,看通行還是通行
這一階段是對高質量數據的深度開發,建立大而全的綜合性數字化平臺,門禁系統此時扮演鏈接器的角色,向上是鏈接智慧平臺的數據供給通道,向下是鏈接現實中門禁相關設備。
這一階段和第一階段的區別,在于技術已經滲入到行業本身,不再是第二階段的用技術去賦能行業,而是完全融入到樓宇數字化系統中。
此時,門禁系統作為樓宇數字化平臺的子系統,再次回歸出入管控的本質,但已經不是第一境界中的門禁系統,是更有價值、更高效的門禁系統,就像現在的智能手機與第一代手機相比的認知落差一樣,體驗完全不同。
目前,絕大多數的高端樓宇任然在第一重境界,部分樓宇朝第二重進階,只有很少數部分樓宇初步開始探索第三重境界。
放眼到整個智慧樓宇行業,樓宇具有自身特質,專業性也很高,只有如同門禁系統進化到第二境界,業務數字化轉型經歷積累到一定程度,不停的調整反省,修正發力方式方法,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智慧、有活力、懂溫度的樓宇。
令令開門以互聯網門禁的開創者涉足出入口管控行業,經過多年技術沉淀,一直引領行業發展;隨著樓宇數字化趨勢愈加明顯,令令開門進持續賦能樓宇,通過人、事、物數據化,打通系統壁壘,開啟樓宇數字化升級之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