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監控技術辭典
a
aac――
aac的全名為advanced audio coding,其意為高階音訊編碼,是國際標準組織(iso)訂的音訊標準格式,也是mpeg規格的一部分。aac是i-mode 所指定的音檔格式,相對于mp3格式,aac在原音質量和壓縮效率上有絕對的優勢。aac作為mpeg 4與3gpp的核心規格,也是mpeg規格的一部分。aac可以真實呈現立體聲的高質量原音、更逼近cd音質,且能夠達到很高的壓縮率,可幫助減少許多儲存空間,檔案也遠比mp3格式來得小。
avs――
avs(advancedaudio-videocoding/decodingstandard)是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準的英文簡稱。avs標準包括系統、視頻、音頻、數字版權管理等四個主要技術標準和一致性測試等支撐標準。其核心是把數字視頻和音頻數據壓縮為原來的幾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以下,試圖解決數字音視頻海量數據的編碼壓縮問題,故也稱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它是數字信息傳輸、存儲、播放等環節的前提,故此avs成為了數字音視頻產業的共性基礎標準。
c
cam――
cam又叫homecam或者webcam,指的是可以安裝在計算機上的網絡攝像頭。通過攝像頭,可以實時傳遞動態影響。用戶可以通過攝像頭播放視頻或者實況轉播一些圖像。利用攝像頭進行視頻轉播的網站通常利用java applet程序啟動視頻直播。目前有很多網站都提供視頻直播。起初這種視頻直播主要用來工業監控或者保安。目前的視頻網站都提供色情視頻的直播。總之,利用攝像頭可以更加方便的促進電腦用戶之間的交流,拉近了他們之間的距離。
cdn――
網絡加速器cdn的全稱是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內容分發網絡。它的原理是通過將網站的內容發布到最接近用戶的cache(緩存)服務器內,使大部分客戶就近訪問cache服務器取得所需的內容,解決internet網絡擁塞狀況,提高用戶訪問網站的響應速度,如同提供了多個分布在各地的克隆站點一般.
d
dsp芯片――
dsp芯片,也稱數字信號處理器,是一種具有特殊結構的微處理器。dsp芯片的內部采用程序和數據分開的哈佛結構,具有專門的硬件乘法器,廣泛采用流水線操作,提供特殊的dsp 指令,可以用來快速地實現各種數字信號處理算法。根據數字信號處理的要求,dsp芯片一般具有如下的一些主要特點:
(1) 在一個指令周期內可完成一次乘法和一次加法。
(2) 程序和數據空間分開,可以同時訪問指令和數據。
(3) 片內具有快速ram,通常可通過獨立的數據總線在兩塊中同時訪問。
(4) 具有低開銷或無開銷循環及跳轉的硬件支持。
(5) 快速的中斷處理和硬件i/o支持。
dlna標準工作組――
dlna成立于2003年6月24日,其前身是dhwg,目前全球有超過700家企業加盟,其核心成員是索尼、佳能、三星、lg、tcl(thomson)、諾基亞、松下、西門子、ibm、惠普、英特爾等19家公司,中國的成員包括方正、聯想、海信、同方、華為等公司。
該組織旨在建立一個基于開放的工業標準的互操作平臺,并將確立技術設計規則,供企業開發數字家庭有關的產品。其工作目標是根據開放工業標準制定媒體格式,傳輸和協議互操作性的指南和規范,和其他工業標準化組織進行聯絡,提供互操作性測試,并進行數字家庭市場計劃的制定和實施。
drm――
drm:digital right management。一般翻譯為數字版權保護,但很多專家認為譯為“數字權益保護”更為恰當。
drm技術通過加密數字內容和附加信息來判斷用戶是否有權使用該內容,以確保內容只對那些已經獲得授權的用戶開放使用。drm的基本原則是簡單、靈活、開放。
drm將來最大的挑戰在于互操作性上。
f
復合視頻――
復合視頻,也叫做基帶視頻或rca視頻,是全國電視系統委員會(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ntsc)電視信號的傳統圖像數據傳輸方法,它以模擬波形來傳輸數據。復合視頻包含色差(色調和飽和度)和亮度(光亮)信息,并將它們同步在消隱脈沖中,用同一信號傳輸。
在快速掃描的ntsc電視中,甚高頻(vhf)或超高頻(uhf)載波是復合視頻所使用的調整振幅,這使產生的信號大約有6mhz寬。一些閉路電視系統使用同軸電纜近距離傳輸復合視頻,一些dvd播放器和視頻磁帶錄像機(vcr)通過拾音插座提供復合視頻輸入和輸出,這個插座也叫做rca連接器。
復合視頻中,色差和亮度信息的干涉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在信號微弱的時候。這就是為何遠距離的使用vhf或uhf的ntfs電視臺用老舊的鞭形天線,“兔子耳朵”,或世外的“空中”經常包含假的或上下搖動的顏色。
h
h.264――
1995年,itu-t的video coding experts group(vceg)在完成了h.263后,設定了兩個新的目標:一個短期目標是在h.263上添加一些新的特性(結果形成了h.263 version 2),另一個長期的目標是開發一個新的低碼率的標準。在這個長期目標上努力的結果是產生了h.26l草案。h.26l比h.263提供了更好的視頻壓縮效果。
2001 年,iso的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up(mpeg)看到了h.26l的先進性,成立了joint video tream(jvt),包括了mpeg和vceg的專家們。jvt的主要任務是把h.26l草案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標準。結果就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標準: iso mpeg4 part 10和itu-t h.264,它的官方名稱是advanced video coding(avc)。(譯自vcodex的overview of h.264)
vss h.264 codec 有免費下載,是符合dshow結構的filter,自稱速度很快。
h.264/avc software coordination 有源碼,有編碼器、解碼器
sentivision h.264 decoder 好像是小日本的公司。在ti的dm642 dsp上實現了h.264的解碼器,并以此為基礎實現了基于linux的stb。這個stb還支持wmv9和mpeg4 sp/asp。這里還有個h.264和mpeg4的比較。
moonlight 有h.264 player、encoder、sdk
h.26l――
開發視頻編碼標準的正式組織有兩個,其一是itu-t,其二是iso/iec jtc1。itu-t視頻編碼標準被稱作建議,以h.26x的形式表示(例如,h.261、h.262、h.263和h.26l)。iso/iec標準則以mpeg-x的形式表示(例如,mpeg-1、mpeg-2和mpeg-4)。
itu-t建議是為視頻會議和視頻電話等實時視頻通信應用設計的,而mpeg標準主要則是為視頻存儲(dvd)、廣播視頻(廣播tv)以及視頻流(例如,網上視頻、dsl上的視頻以及無線視頻應用)設計的。這兩個標準委員會通常都獨立工作,唯一的例外就是二者合作開發了h.262/mpeg-2標準。
開發h.26l項目的目的,是為了通過采用“back-to-basics”方法,開發出一種基于通用模塊的,簡單直接的高性能視頻編碼標準。h.26l標準的開發工作是由itu-t視頻編碼專家組(vceg)發起的,開始于1997年。從性能的角度而言,h.26l超越了現有的所有視頻編碼標準。到2001年年底,他們發現,基于h.26l的軟件所能提供的視頻質量,就是現有的最好的基于mpeg-4的軟件也無法與之媲美。于是,iso/iec mpeg與itu-t vceg結合起來組成了一個聯合視頻開發組(jvt),接管了h.26l項目。jvt希望建立一個唯一的視頻編碼標準,同時使其成為mpeg-4標準家族和itu-t建議家族的新成員(比如,成為mpeg-4中的第10部分或itu-t中的h.264)。
j
基帶視頻信號――
復合視頻信號也稱為基帶視頻信號或rca視頻信號,它使用ntsc電視信號傳送圖像數據。復合視頻信號包含色度(色彩和飽和度)和亮度信息,并與聲畫同步信息、消隱信號脈沖一起組成單信號。在快速掃描ntsc電視中,高頻(vhf)和超高頻(uhf)載波通過復合視頻信號進行振幅調制。這會產生一個6mhz帶寬的信號。某些閉路電視系統在短距同軸電纜中傳輸復合視頻信號。有些dvd播放器和盒式磁帶錄像機(vcr),通過屏蔽電纜插座,即rca連接器,調節復合視頻信號的輸入和輸出。在復合視頻信號中,色度和亮度之間的信號干擾是不可避免的,信號越弱干擾越嚴重。
jvt――
英文全稱是joint video team,視頻聯合工作組。2001年12月在泰國pattaya成立。它由itu-t和iso兩個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有關視頻編碼的專家聯合組成。jvt的工作目標是制定一個新的視頻編碼標準,以實現視頻的高壓縮比、高圖像質量、良好的網絡適應性等目標。目前jvt的工作已被itu-t接納,新的視頻壓縮編碼標準稱為h.264標準,該標準也被iso接納,稱為avc(advanced video coding)標準,是mpeg-4的第10部分。
|